泰雅文化館

位於宜蘭縣南澳鄉蘇花路2段379巷2號,

就在南澳鄉公所後方,

2008年10月9日開館,

外表的圖案與內部裝飾,

採用泰雅族圖騰,

突顯泰雅族文化特色。

共有3層樓建築,

以泰雅族為主的文化館,

有著不一樣的族群故事。

1、2樓為主要展示區,

收藏約有100件傳統文物,

3樓有視聽教室、文物典藏室及活動研習教室,

是一座具有原住民色彩的地方博物館。

以展示為主,輔以各類教育、研習活動,

並結合收藏、保存、維護、教育、推廣等多項功能。

展示內容以南澳泰雅原住民文化為主,

包括遷徙史、南澳大記事、籐編區、

世界口簧琴、生態觀光等介紹,

並有莎韻專區對歷史事實之呈現,

使參觀民眾在瀏覽的過程中,

瞭解南澳泰雅文化變遷的歷史過程。

   DSC_0612

 

 自有火槍以後,

泰雅族弓箭多僅用於狩獵,

較少作為戰爭時的武器,

泰雅語稱弓為vatagan。

弓之型式屬於單幹平弓,弓身平直,

以彈性極強的梓木製成,全長約141公分。

中央握手處的弓把內部雕有脊狀突起,

一側繞扎有六道細麻繩圈,弓弦為麻繩,

一端固定纏繞在弓梢內側的弦槽中;

另一端則為扣圈,使用時將繩旋拉緊扣上梢頭。 

DSC_0618

 

莎韻之鐘

1938年日治時期宜蘭縣南澳鄉金岳村,

一名泰雅族少女沙韻·哈勇

因替日籍教師田北正記搬運行李,

不幸失足溺水。

當時台灣總督為褒揚其義行,

頒贈給當地的紀念桃形銅鐘,

該鐘即稱莎韻之鐘

原本僅為地方新聞的泰雅族少女溺水意外,

台灣總督府用來宣揚理蕃政策的成功,

成為皇民化政策的宣傳樣本。

緣起1937年中日戰爭爆發,

日本皇軍於兵源不足下,

徵召各地日本青年,

編組進犯中國的軍隊。

在被日本統治的台灣

首波被徵召對象,

除駐守台灣的台灣軍之外,

就是為數頗眾的駐台警察,

收到徵召令就要立即離職開赴戰場。

1938年(昭和13年)9月,

一名於該台灣原住民村落內,

南澳蕃童教育所從事教職的田北正記,

接到從軍徵召令立即前往中國戰場。

因南澳位於宜蘭山區,

教育所教師田北正記派莎韻協助搬運行李。

9月27日兩人在行經宜蘭山區途中,

不巧遇上颱風,在橫渡武塔南溪時,

遇上溪水暴漲,在天候惡劣下,

田北正記雖順利離開宜蘭,

但是同行的泰雅族17歲少女莎韻,

卻在暴風雨中不幸於南溪便橋上失足落水失蹤。

經當地警所營救後,除發現所背負行李外,

並無莎韻任何行蹤。

9月29日,台灣日日新報刊出新聞報導,

標題為「番婦渓流に落ち,行方不明となる

(蕃婦落溪,行蹤不明)。該報紙於此報導中,

以數行文字說明學生莎韻為送別田北正記,

搬運其行李下山經南溪時,

失足墜落南溪中而導致下落不明。

經多日搜尋未果後,同年11月26日,

莎韻所屬之半官方性質女子青年團

特地舉行盛大的少女莎韻追悼會,

開始被炫染成為愛國行為。

參加者除莎韻親友、同學及女子青年團團員、

蕃童教育所教員、警察外,

台灣總督府由理蕃課長率領多位官員參加。

而已於華北戰場與中國作戰的田北正記,

也從中國戰場派發電報表答感激與懷念之意。

12月6日,台北州知事藤田傊治郎

於巡視泰雅族部落時,聽聞此事,

特地前往莎韻墓地祭祀致意。

除慰勉家屬、公開讚賞莎韻之進誠奉公精神,

特地還做一首詩。不但要求所屬為之宣傳,

也向台灣總督府報告。至此,

莎韻事蹟引起多數官員重視。

1941年4月14日,

長谷川總督於總督府親自接見莎韻家屬與少女青年團團員,

並頒贈一座刻有「愛國乙女サヨンの鐘

(愛國少女莎韻之鐘)字樣的銅鐘給相關人員,

莎韻之鐘成為台日兩地爭相報導的新聞。

DSC_0621

  

在原住民部落實際生活中,

傳統醫療仍然是部落族人未知的領域,

即便是現代生活裡,中西醫混雜的環境中,

依舊扮演著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

至今仍有族人持續尋找傳統醫療者的協助,

似乎有其存在的意義;從過去到現在,

相關原住民傳統醫療的記載,皆呈現片段紀錄,

比較沒有完整的文獻紀載,

因此希望從原住民族群開始著手,

進行傳統醫療文化尋根之旅,

加以紀錄及傳承,

並藉此進一步探討其與原住民健康的相關性。

台灣原住民大多具有通靈的天賦,

尤其是原住民兒童,

輕易可以開啟天眼,

看見並且溝通神佛,

成功率幾乎百分百。 

DSC_0623

  

  過去原住民以狩獵農耕滿足食物需求,

出發狩獵時,攜帶輕盈的網袋,

獵得動物並燒烤處理之後,

即可放入袋內攜回部落,分享給村人。

農耕的背負工具較為堅固,

用來攜帶農具以及田裡採收的農作物,也可背負幼兒。

DSC_0626

 

 泰雅族具有強韌民族生命,

經過爭戰、殖民等時代變動,

形態古老的服飾織物,

原始技術依然持續保留下來。

在織物形、色、紋、質上,

展現出其中所隱含的民族特殊風格,

而泰雅織物最主要的用途,

大多運用在服裝製作上。

泰雅族服飾的圖騰表示上以紅色為主,

象徵泰雅族的積極、進取之心與生命力。 

DSC_0627

 

 紋面的由來,

有很多的傳說,其中有一則是,

很早很早以前,在山上有一個巨石突然裂開,

出來姊弟二個人。姊姊非常憂慮,

如何使人類繁殖,建議與弟弟結婚,

以便傳宗接代。可是弟弟拒絕姊姊的建議,

弟弟認為姊弟是不能結婚的。
  姊姊沒有辦法,乃想出一個辦法騙弟弟,

她向弟弟說:「明天下午,

在山下有一個女人在等你,她就是你未來的妻子。」

弟弟信以為真,興高釆烈即準備明天下午赴約。

第二天約定的時辰前,姊姊拿了黑灰塗上臉頰,

先到預約的山洞等弟弟。

第二天弟弟終於來了,

認不出眼前的女人是他的姊姊,

兩人終於結婚,人類也就傳衍下來。

一般人對於紋面(臉部刺青)感到好奇,

泰雅族人的紋面是生命的表徵,

男子紋面必需在戰場、打獵時有英勇的表現,才能紋面,

女子則需有姣好的面貌及織布的本領才有資格紋面,

或女人出嫁後代表貞節,忠於丈夫的表示。

DSC_0631

 

 原住民織布有著地域性差異,

即使同樣是泰雅族,不同的居住地,

會自行發展出不同的圖騰及服飾穿法,

這幾個女用手提包,純手工編織,

色彩豔麗,不輸名牌包。 

DSC_0629

  •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 09:00-17:00,週一休館
  • 門   票:免費參觀
  • 地   址:272宜蘭縣南澳鄉蘇花路2段379巷2號
  • 電   話:(03) 9984601、(03)9981915#322
  • 傳   真:(03)9982536
  • 網   址:http://www.nanao.e-land.gov.tw

 

 
檢視較大的地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ens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