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7日上午9時

我們走在屏東縣浸水營古道,

又稱三條崙古道,

海拔介於200公尺~1,450公尺之間,

西起枋寮鄉水底寮大漢林道23.5K登山口,

越過中央山脈東下台東縣春日鄉

是臺灣最早開闢且橫斷中央山脈的道路。

DSC_0245

 

浸水營古道的開闢,

要從1874年(清同治13年,日本明治7年)的牡丹事件開始,

琉球王國船難者因誤闖台灣原住民領地而遭到出草身亡,

日本因而出兵攻打台灣南部原住民各部落的軍事行動,

以及隨後中日兩國的外交折衝。

這是日本自從明治維新以來首次向對外用兵,

也是中日兩國在近代史上第一次重要外交事件。

DSC_0246

 

日本首次侵略,

影響清廷積極治理台灣山地計畫,

當時在臺灣北、中、南

各開築越嶺道通往東部,

最先是便於蕃族姻親和官道,

浸水營的前身還未成形前的情況,

1882年清廷另闢三條崙

官道貫穿中央山脈的低點,

至此浸水營的前身已具規模。 

DSC_0247

 

從三條崙至巴塱衛

(大武)的道路全長47公里。

日據時期1906年,

清三條崙官道順理成章

為日人對排灣族的理蕃道,

也因位於中間的浸水營警駐在所

是越嶺道的最高點而更名。

DSC_0248

  

州廳界址的說明牌,

說的是日治時期,

台灣總督從台東廳啟行巡視浸水營古道時,

高雄州知事及各級官員都在這裡迎接。

此地終年雲霧深鎖,

年雨量高達5,200mm,

又因地勢平坦易積水,

所以取地名為浸水營,

這裡也是縣界,

所以我處的地方橫跨屏東、台東兩個縣。

這裡標高1,437公尺。

DSC_0249

 

1914年南蕃事件(浸水營事件),

日本警察為確保其統治地位,

強制收繳臺灣少數民族獵槍,

引發以力裏社為首的排灣人的反抗,

道路沿線的日本警所都被焚燬,

所駐日警全部被斬首,

戰爭迅速蔓延整個恒春半島,

所有排灣人部落都奮起抗日,

日警動員2,190人進行討伐。

DSC_0251

 

雙方激戰3個多月,

日本總督徵調海軍第十艦隊兩艘驅逐艦,

從枋寮外海炮轟山地部落,

夜晚則以強烈探照燈照射,

震懾當時還不知電燈為何物的排灣族人。

DSC_0252

 

最後排灣人終因物質條件太差,被迫投降,

日軍方面死亡107人,

而排灣人遭炮火、地雷殺害者則不計其數,

日人加強整修這條道路成為浸水營越警備道路,

全長約49.1公里,即為今日的浸水營古道。

DSC_0253

 

日治時期,

日本人亦6次修建清朝的三條崙道,

使之成為鎮壓當地原住民排灣族的理番道路,

也因為道路經過的最高警備據點,

浸水營駐在所於1901年設立,

此後路名改稱為浸水營越嶺道。

DSC_0255

 

經拓建的浸水營越嶺道路徑,

大致與三條崙道相同,

當時是東部水牛、黃牛

向西部輸出的唯一通道,

同時也是東、西部

往來的電報及郵遞路線。      

DSC_0256

 

間隔了七年三個月又廿天後,

2022年3月27日

我再度來到浸水營古道,

我們搭乘黑色高級8人座轎車。

DSC_0331.JPG

 

出發前在路標前,

留影紀念。

DSC_0345.JPG

 

在高山上,

看雲霧飄渺,

好像是在當神仙。

DSC_0351.JPG

 

浸水營古道的正式入口,

往這裡走。

DSC_0360.JPG

 

兩旁都是森林老樹。

DSC_0367.JPG

 

浸水營警察官吏駐在所

在1905 (明治38)年即出現在文獻上。

DSC_0376.JPG

 

浸水營駐在所就在上方,

僅剩一塊台地,甚麼也沒有,

駁坎是僅存遺跡。

DSC_0381.JPG

 

順著道路痕跡走,

絕對不會錯。

DSC_0392.JPG

 

我們在這裡短暫休息,

喝口水。

DSC_0395.JPG

 

整理背包再出發。

DSC_0396.JPG

 

開始下毛毛雨,

有山友穿雨衣。

DSC_0398.JPG

 

山間小徑,

霧濛濛一片。

DSC_0399.JPG

 

老樹可能順著陽光生長,

橫擋在路中央。

DSC_0404.JPG

 

古里巴堡諾駐在所、

新出水出駐在所及

出水坡神社遺跡就在附近,

據悉出水坡駐在所

僅剩下約3米長水泥基座

日本人在台灣設立的神社有分格位,

剛開始並不積極設立神社,

後來才在州和郡陸陸續續建造神社,

神社大多建在平地,

日本人希望藉神社教化原住民,

所以也開始在古道或部落建神社。

出水坡祠即建在清水古道上,

因為神社有分等級,

不能成為“社”的稱“祠”,

因此又稱為出水坡神祠,

因為祠規模不大,

不見得可看到鳥居的構造,

裡面通常祭祀天照大神。

DSC_0414.JPG

 

我們在這涼亭休息用餐,

下毛毛雨,

穿雨衣勉強可以吃午餐。

DSC_0417.JPG

 

近中午一點再度出發。

DSC_0420.JPG

 

出水坡山三角點,

留影紀念,要排隊。

DSC_0427.JPG

 

下來交叉路口,

距離0.039Km,

就是39公尺。

DSC_0430.JPG

 

看見姑仔崙溪的河床了,

表示浸水營古道已經走到終點。

DSC_0459.JPG

 

清代溪底營盤遺址,

浸水營古道於1885年開通後,

即設置溪底營,

為清領時期通行古道的

官吏商旅選擇歇宿的地點。

DSC_0466.JPG

 

山友在姑仔崙吊橋橋頭集合。

DSC_0481.JPG

 

 走上姑仔崙吊橋,

接近終點了。

DSC_0488.JPG

 

在吊橋上看姑仔崙溪。

DSC_0489.JPG

 

姑仔崙吊橋東側終點。

DSC_0492.JPG

 

浸水營古道在

台東縣春日鄉的入口。

DSC_0495.JPG

 

入口處有一木製涼亭,

樑柱有原住民雕刻。

DSC_0504.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ens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