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18日澎湖3日遊,

我們在西嶼鄉二崁聚落,

彷彿走進時空隧道一般,

處處可見石磚紅瓦所建造的傳統房舍,

路面不是柏油鋪的,

而是逐塊貼上去的傳統的石磚,

看起來更有本土味,

這裡在1989年被列為傳統聚落保護區,

也是台灣第一個傳統聚落保護區。 

DSC_0598

 

 二崁生魚片專賣店,

裡面販售當地季節性生魚片,

老闆年輕時在台灣本島經營多年魚貨及日本料理,

現在退休後回到二崁老家,

讓遊客來到二崁除欣賞古蹟外,

還可以品嚐到當地新鮮的生魚片,

每日的生魚片菜單會依據當日魚貨而定,

保證新鮮的魚才敢上桌,

除了生魚片之外還有結合仙人掌與蘆薈的沙漠甘泉,

另外也提供免費的古蹟解說400冬珍藏館。

DSC_0637

 

 二崁聚落,

處處都是傳統建築,

這裡每棟建築物都是博物館,

保有二崁當地的傳統文化;

博物館內展示數百年來的社區文化,

村民將昔日古人生活的文物、

器具等等全部捐出在此展覽,

營造出二崁社區的凝聚力。  

DSC_0654

 

 二崁文化村推動一家一館計畫,

原被丟棄垃圾的地方,

現在變身為二崁素人館,

展示石雕等作品。

二崁文化村保有濃厚的地方特色,

建材都是當地的玄武岩及咕咾石建造而成。

1994年,二崁人不願見到自己生長的故鄉走入廢村的命運,

成立保存二崁聚落協進會,

在政府6年國建計畫下,

向文建會爭取補助經費,

展開村內21棟傳統古厝修繕保存工作。

過多年的聚落保存,

已經傾圮的古厝不但完成修繕,

景象不再破敗凋零,10多年來,

有10多位出外工作的青年返鄉投入社會改造,

讓二崁不再僅有老人家的身影。  

DSC_0655

 

 二崁聚落,

在1989年被政府定位,

並於1993年規劃後陸續進行各項整修工程迄今,

2001成為傳統聚落特定區,

並在同年在澎湖縣歷史建築票選中,

被選為澎湖縣歷史建築十景之一,

更成為台灣歷史建築百景之一。  

DSC_0656

 

 門首掛著穎川衍派的就是陳姓人家,

這戶陳姓人家就是從穎川來的,

陳家古厝位於二崁村6號,

源自於清朝順治年間金門下坑人陳延益在此定居,

並發展出陳家村。

 DSC_0659

 

由於當地東北季風強大,

因此房屋都建於低地,

為閩南五落式古厝,

門廳、客廳、後廳三落之間並皆以天井串連,

口字型的傳統合院配置型態形成室內外縱橫交錯,

大廳前之子孫巷並利用小拱門,

與鄰居連絡並具有逃生系統的防禦功能。

DSC_0672

 

 當年被人隨意丟棄垃圾的小空地,

如今成為一尊尊石雕進駐的素人館,

村內也陸續出現潮間帶館、

常民生活館、童玩館、褒歌館等文化館。

二崁這幾年人口回流雖然不明顯,

但觀光客有增加,

或許會讓在外的二崁人興起回鄉的念頭,

不再相信二崁的宿命:

石頭發草袂勇健,

教狗犁園袂曉行,

毋去台灣乎伊好命,

踮厝做山歹名聲。 

DSC_0664

 

 二崁古厝,

以當地的咾咕石與玄武岩做為牆身,

支撐屋頂結構,並有書畫彩繪、交祉陶、

彩繪磁磚、泥塑的傳統建築裝飾,

相當具有當地的傳統工藝之美,

並在1988年4月25日列為第三級古蹟。 

DSC_0665

 

  二崁漢藥紀念館,

陳家祖先開藥館賺錢後回鄉蓋屋,

因學習製藥需要先識字,

而興建學堂供人讀書,

所以二崁是澎湖識字率最高的小村落。

DSC_0676

 

 

 二崁聚落,

聞得到滿空氣的清香,

這是二崁祖先傳香特有的香味,

二崁居民400年前從金門移入後,

大都從事中藥材的生意,

用澎湖特有的天人菊、野艾草及山芙蓉,

做成二崁傳香。

DSC_0678

 

  澎湖有三寶:天人菊、艾草、山芙蓉,

有名的二崁傳香即以此三寶製成細塔狀,

點燃後散發自然草本薰香,

具有驅除蚊蟲、鎮煞、避邪等功用,

可說是將老祖先的智慧加以創新運用的特色產品。

DSC_0679

 

 二崁聚落海風強勁,

草皮維護特別以矮牆阻擋海風,

遠處這棟建築物外地人會以為是民宿,

猜錯了,它是廁所。 

DSC_0681

 

 二崁聚落的公廁牆壁上仍然不能免俗的寫上褒歌:

春雷一聲振山河

小水一港暢愛河

勸君方便進一步

毋通隨便胡亂糊 

DSC_0685

 

 坐車來到二崁界

滿腹鬱卒無人知

看著便所上佳在

趕緊入內唱開懷 

DSC_068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ens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9)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