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3日下午來到位於南門路(原文廟路)的臺南孔廟,佔地9,007平方公尺、建物面積2169.9平方公尺。是全臺最早的文廟,於1665年(明永曆19年,康熙4年)陳永華以「十年成長,十年教養,十年成聚」復國計畫,建議鄭經在承天府桂仔埔(鬼仔埔)興建,當時僅設大成殿以祭祠孔子,又稱先師聖廟,之後又設明倫堂作為講學之用,是為全臺首學。   

    台南孔廟,象徵儒家仁愛精神永不磨滅,人倫大道的必須保持,建築莊嚴宏偉,列屬國家一級古蹟,大成殿上懸掛著,清代以來,帝王、元首頌揚孔子的匾額,從康熙「萬世師表」、雍正「生民未有」、乾隆「與天地參」、嘉慶「聖集大成」、道光「聖協時中」、咸豐「德 齊幬載」、同治「聖神天縱」、光緒「斯文在茲」、蔣介石「有教無類」、嚴家淦「萬世師表」、蔣經國「道貫古今」、李登輝「德配天地」,陳水扁「中和位育」,共計有13面清代皇帝和歷任元首匾額,有另一塊全台首學」匾額,沒有落款而不知是誰所書寫,據推測可能是當時的台廈道(清康熙年間駐台代表)陳璸所寫。

    孔廟的紅色圍牆代表著崇敬高貴,緣於周朝貴族宮殿冠服的顏色。孔廟旁翁鬱的老樹、綠意盎然的中庭,伴隨著古味古香的建築,思古幽情油然而生,這裡不僅是南台的地標,更是梓梓學子心靈所繫。三百年來,孔廟始終維持於春、秋二季舉辦祭典,又以秋季的9月28日孔子聖誕之日必遵古禮38個程序舉行盛大祭典,保存中國古風。

 

泮宮坊

清乾隆14年(1749年)始立

石柱對聯題曰

「集群聖之大成,振玉聲金,道通中外;立萬世 之師表、存神過化,德合乾坤」

「參兩大以成能,時行物生,無私化育;綜六經而垂教,禮門義路,不過範圍」

泮宮坊雖為石造,但全部模仿木構形式,各類雕刻精細。

DSC_0119

  

入德之門

是進入孔廟明倫堂空間之象徵性入口,

由中央三開間之主體與兩邊的側室組成之門屋,

前後均有簷廊。

主體全部為白粉牆,開有三門,

均以石材為框,中央最寬,

門額題「入德之門」,左右有花格窗:

兩側較窄,東邊門額題「聖域」,西邊題「賢關」,

表明這裡為聖賢之地,與側室相隔之牆堵則有山水彩繪。

DSC_0115

 

 

下馬

在南門路上繞著朱牆走入孔廟門口,

一塊刻有滿文及中文的花崗岩上寫著

文武官員軍民人等至此下馬

用走的才能進入孔廟

表示孔子的崇高地位。

DSC_0120

 

 

全臺首學

孔廟東大成坊上有全臺首學4字的牌匾,

就是面對南門路的大門。

台南孔廟建於明朝年間,

全台第一座孔子廟、最早的文廟

一度是全台童生入學之所,

號稱全臺首學。

進孔廟要走側門,

因為孔廟的大門除釋奠日子,平常是不開的。

DSC_0121

 

  

孔廟在位於大成門與已經不存在之檽星門間的圍牆上,

有兩個小門作為平常通行之用,

朝東的稱為禮門,朝西的稱為義路

其以禮義為名,表示請求孔子之道,必須遵循禮義。DSC_0125

 

 

義路

要進入孔廟主軸空間,

需穿越兩側的「禮門」與「義路」,

以示對孔子的尊重。

DSC_0114

 

入德之門

孔廟以入德之門為入口,

明倫堂為其主體。

入德之門,面寬三開間,

中央為燕尾,兩側以馬背收頭,牆面粉白。DSC_0126

 

明倫堂

硬山燕尾屋頂

面寬三開間,

前有一類似拜亭之緩衝空間,

內觀似捲棚頂,

外貌則為歇山屋頂。DSC_0127

 

 

明倫堂

堂內中央懸有清乾隆年間楊開鼎所書「明倫堂」匾額,

為清乾隆15年(1750年)巡察台灣御史楊開鼎所題。

其下為一牆屏,上仿元代書法家趙孟頫所書大學章句。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

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

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

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

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古之

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

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

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

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

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

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

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

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

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自天子

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

本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其所

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DSC_0128

 

兩側牆壁則為仿朱熹手書忠孝節義四大字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二十回:

「民知有忠孝節義,不知妄作邪為。」

泛指封建統治者所提倡的道德準則。

 

DSC_0129

 

忠孝節義

中國人注重忠孝節義,

忠孝節義的代表人物就是關公,

台灣有很多關公廟,關公的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

這樣的風氣充斥著整個社會。

有人認為應將關公忠孝節義的精神發揚光大,

讓它變成安定社會的力量。

凝聚民族意識崇尚忠孝節義精神。

DSC_0130

 

 

大成殿

空間相當接近一正方形,

面寬與進深同為三開間,

正面柱間為鏤空之扇門窗,

屋頂形式則為重簷歇山屋頂,

其正脊中央為九層寶塔、西側護之以雙龍,

雙龍兩側則為通天筒(又名藏經筒或藏書筒),

其為孔子廟建築專有之裝飾。

此飾物之來源,一說為宋儒朱熹因感佩孔子之偉大而設,

另一說則為秦始皇焚書坑儒時,為保護經書而設,

後人紀念此事而加以模仿。

屋頂上另一種雕飾則為成排位垂脊之鴟鶚,

其本為凶惡之鳥,但因受孔子感化而馴良,

後人因紀念此事而將原有一般廟宇中常見之仙人走獸代之以鴟梟。

兩側山牆亦有鐵剪刀構件。

DSC_0138

 

至聖先師孔子神位

大成殿正中為至聖先師孔子神位,

位於一個精緻的神龕之中,

兩側分立四配十二哲,

殿上屋架所懸歷代皇帝元首匾額,

其中最有名者為清康熙皇帝所頒賜之「萬世師表」。

DSC_0144

 

 

東廡配祀有先賢41位先儒39位,

包括先賢周敦頤、程顥,

先儒顧炎武、董仲舒、韓愈、范仲淹、文天祥等。DSC_0140

 

西廡配祀先賢40位與先儒38位,

包括先賢張載、邵雍,

先儒諸葛亮、歐陽修、司馬光、黃宗羲等。

DSC_0141

 

 

名宦祠、鄉賢祠

台南孔廟方位是坐北朝南格局,

標準的左學右廟,前殿後閣的三合院,

有三進兩廂,也是全臺唯一有泮宮石坊的文廟。

右廟的第一進為大成門,

清朝時左右設有名宦祠與鄉賢祠

清乾隆14年(1749年)廩生侯世輝等捐資改建孔子廟時,

將原有空間作為禮樂庫及典籍庫,

名宦祠、鄉賢祠乃被改建於大成門兩側。

日大正6年(1917年)整修之後,

原居左側之鄉賢祠空間改為節孝祠與孝子祠,

鄉賢祠乃與名宦祠合而為一。

目前名宦祠鄉賢祠內供奉包括有福建水師提督施琅,

與台灣知府蔣毓英等名宦十人,鄉賢二人則是王鳳來與陳震曜。

DSC_0135

 

太牢架 

講究禮學的儒家,連放置祭孔三牲牛、豬羊、的物架,

都依各種動物的形狀製成,以講求對牲品之禮節。

DSC_0147

 

大鼓

DSC_014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ens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