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3日到台南,看完延平郡王祠,

周邊處處是古蹟,沒有拍下來感覺對不起他們。

祠後方地勢比一般道路稍高,要走幾個階梯。 

DSC_0059

 

 

 延平郡王祠四周花草整理得很美 

DSC_0060 

 

延平郡王祠後牆

紅牆綠瓦

DSC_0062 

 

延平郡王伺後牆樹蔭下有座銅像

DSC_0057

 

 

 老樹可以遮住強烈的陽光

樹蔭下的銅像就是沈葆楨

上面寫上遺像感覺有點怪怪的

DSC_0063

 

 

 沈葆楨銅像

沈葆楨(1820年-1879年),福建省侯官縣福州)人,

晚清重臣,是同治中興洋務運動的重臣之一,

先後曾任總理船政大臣及南洋通商大臣

臺灣近代史也有重要影響。

其妻林普晴清朝著名大臣林則徐的次女。

DSC_0061

 

  

 銅製古炮

灣的現代化過程就是從沈葆楨治臺開始,

奏準建閩臺水陸電線;

在安平、旗後等處建設炮臺;

購買洋炮及軍火機械並建軍裝局、火藥局;

並大力倡購鐵甲船,從此邁出軍事近代化的步伐。

DSC_0064

 

  

 日據時期開山神社石燈籠成為今日燈座

DSC_0068

 

 

 陳澄波百二誕辰東亞巡迴大展台南首展

陳澄波(1895年-1947年),臺灣著名畫家。

1926年以一幅〈嘉義街外〉的作品,

入選第七回日本帝國美術院展覽會

這是臺灣人首次以西畫跨進日本官展的門檻;

其後又數度入選帝展和其他各項展覽。

DSC_0069

 

 

 陳澄波畫作展覽場外石獅子

DSC_0065

 

 

 臨水夫人廟

位於台南市建業街16號

建於清乾隆年間(1736年)

主要祭祀陳靖姑與隨伺的三十六婆祖,

掌管生,保佑初生嬰兒免於

痴、傻、哭、鬧、病、弱、驚等症狀。

此廟也是台南市民做16歲儀典的主要廟宇。

DSC_0106

 

  

葉石濤文學紀念館

 日據時期為台南山林事務所,約創建於日昭和年間(1925~1945年),

戰後更名為台灣省林務局嘉義林區管理處台南工作站,

之後工作站遷移,由臺南市政府接收並整修,於民國90年 (2001年)完工,

一樓為餐廳,二樓為及孔廟文化園區資訊中心,

民國92年(2003年5月13日)公告為臺南市的市定古蹟。

葉石濤(1925-2008年),出身台南市白金町(打銀街),

當代文學作家,創作以小說與評論為主,散文及翻譯為輔。

葉石濤橫跨日據與戰後兩個世代,小學前曾接受兩年漢文私塾教育,

畢業於台南州立第二中學校(今台南一中),

歷任日本作家西川滿主持之《文藝台灣》的編輯。

戰後擔任國小教師46年,1965年一度辭教職,進入台南師專特師科就讀。

自16歲起寫小說,中學三年級寫一篇日文小說〈媽祖祭〉,向文學邁出第一步。

2008年由文學台灣基金會策劃、國家台灣文學館等合力出版葉石濤全集20冊。

紀念館主要是葉石濤的作品、照片、獎狀、獎牌、手寫稿、用過的家具等。

DSC_0107

  

台南武德殿

台南延平郡王祠及孔廟附近忠義國小校園內,

有間日本味濃厚的建築物,它是台灣最大的武德殿

整棟建築用鋼筋混凝土模仿傳統木構造做成,

樑柱斗以水泥灌注,雕刻花飾也以翻模方式施作。

目前作為忠義國小的禮堂,

僅在外面拍照,沒有進去參觀。

DSC_0110

 

 

 台南是個古城,處處都是古蹟,

忠義國小的武德殿更說明這一切,

沒有圍牆的忠義國小將有形的圍牆藩籬打破,

台南孔廟、武德殿成為學校禮堂,

更讓學生融入古文化的一部分,

與一級古蹟孔廟為鄰,文化氣息濃厚,

讓學生更接近歷史古蹟,

這裡是時間與空間交疊、現代與古典交替、

自然與人文交錯的好地方。 

DSC_0108

 

   泮宮坊

於乾隆42年(1777年)臺灣知府蔣元樞所建,

由四根柱子所建成,坊上刻著「泮宮」二字,

於柱子上二邊又刻其二排文字,

民國68年復建的,使其建制更為完備,符合「左學右廟」的原則。

於石坊往巷內走,即為孔廟前之老街,

目的是為要進孔廟之前,須先經泮宮坊而進入大成坊,再進入廟堂。

但日據時代因開闢了南門路從泮宮坊和大成坊中間通過,

使泮宮坊和孔廟大成坊相隔開來,也就失去了當初建造時的用意。

泮宮坊與廟裡的明倫堂均為古時學校名稱,

參觀孔子廟,應先進入泮宮坊大門,

設置的意義是欲了解孔子之道,

必先入學校讀書,方能理解孔子所崇尚提倡之道。

   DSC_011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ens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