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搭乘遊覽車從浪漫的海德堡( Heidelberg )出發,約莫80分鐘就抵達這趟旅遊的終點站-法蘭克福(Frankfurt)。法蘭克福,座落在陶努斯群山(Taunus Hills)南面的大平原上,始建於西元794年,人口約65萬人,是德國第五大城市,國際機場是世界最大的機場之一,堪稱是德國的國門都市,也是鐵公路交通重要樞紐,所以法蘭克福聚集了世界各地的航空公司與旅店,也包括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 

法蘭克福屬於典型的商業都市,證券交易所是世界最大的證券交易所之一,全德國85%以上的股票都集中在此交易,歐洲及德國的中央銀行都在這裡,有強勢的歐元作後盾,使得法蘭克福成為歐洲的金融中心,在世界經濟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世界上各大公司在此幾乎都有一棟摩天大樓,是德國大樓最多、最密集的城市,由於擁有發達的金融機構體系、文化生活與便利的交通設施等優渥條件,歐洲各國國際性重大的博覽會與工商大展都以法蘭克福為首選場所。加以位於德國中心位置,號稱「位於歐洲的心臟大都市」 (heart of Europe),這座城市富於傳統,又充滿現代色彩,有商業也有文化,忙碌又安逸,因此有「雙面之城」的稱謂。

 羅馬廣場  

 法蘭克福現代化市容中最熱門的景點-羅馬廣場(Romerberg),是唯一還保留古色古香的街道面貌,其名稱起源於中世紀時期,有一羅馬人館邸的商號曾出土羅馬時代的城牆、住家等遺跡,許多專家、學者研究發現這裡曾經是羅馬駐軍、交易與居住之處所。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滿目瘡痍,但經過當地政府大舉重建,幾棟半木造建築、中世紀的噴泉、老教堂等,為羅馬廣場妝點出如此迷人的風采。  

 

                        (羅馬廣場) 

 廣場中央有一座八角型的噴水池,是傳奇的正義之泉(Gerechtigkeitsbrunnen) 1612年羅馬帝國皇帝馬提亞斯(Matthias)在這裡舉行加冕大典時,噴泉曾經噴出葡萄酒與市民共享。池中央聳立一座正義女神的雕像,是1611年所豎立,她一手持寶劍、一手持天秤面對市政廳(Rathaus),象徵世界上的公平與正義,令人肅然起敬。

 

                  (正義女神雕像) 

 在這座廣場前,每年夏季舉辦啤酒節與美食節等許多節慶活動;冬季則是舉行聖誕市集的主要場所,一年四季都相當的熱鬧。廣場旁有座顏色鮮明的單塔建築-聖尼古拉教堂(Alte Nikolaikirche),建於1290年,以前是宮廷專用教堂,在中世紀時鐘樓上設有號兵,在河上有船隻到達時,會吹響號角以示致意。每年聖誕節前,廣場要搭起高高的聖誕樹,設立聖誕市集,廣場上擺滿攤販出售聖誕禮品與小吃。 

羅馬廣場,曾有神聖羅馬帝國最美麗的廣場稱譽,是許多外國遊客必到的景點,感受羅馬廣場所擁有的獨特風情,就像是羅馬帝國的縮影一般。因此,來到羅馬廣場除了可以看到德國特有的房屋建築外,還可感受到濃厚的當地傳統風味。歷史畢竟不容毀滅,在這裡可以憑弔一千九百年前古羅馬帝國的光榮歷史。

 古典市政廳

       在羅馬廣場最有名的首推舊市政廳 (Rathaus) 大樓,當地人稱為「羅馬廳」,由3棟連接一起的階梯狀牆面的哥德式建築組成,面積約一萬平方公尺,環繞著6個庭院。在1405年間由法蘭克福市政府出資由一位富有商人手中購得,打通牆壁連結中間的通道而成現今的市政廳,是法蘭克福的標誌性建築。

 

                        (市政廳) 

 內部二樓的凱薩廳(Kaisersaal),又稱為帝國廳(Rathaus),自1562年起是歷任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舉行加冕儀式與國宴所在地,充滿歷史意義。在19世紀為慶祝神聖羅馬帝國一千週年,展示從查理曼大帝(Charlemagne)到法蘭茲二世(Francis II)合計52位羅馬皇帝的塑像。現在是接待大廳,也是德國國國家足球隊參加國際性比賽勝利凱旋歸來及球迷狂歡之處所。 

 正對著市政廳的是一排半木造房屋,當地人稱作東側建築,經過市政府的修復之後更加美輪美奐,享受一下古意盎然的房屋美感。 

聖保羅教堂

       聖保羅教堂(Paulskirche),位於法蘭克福的羅馬廣場北面,是法蘭克福最具歷史意義的建築物,它是一座橢圓形的新教教堂,建於1789,由沙石建造而成。由於它的集中式造型,在1848-1849 年用作法蘭克福國民議會的所在地,國民議會首次在此舉行,因此稱為「聖保羅教堂議會」,草擬保羅教堂憲法 Paulskirchenverfassung ),是第一部涵括整個德國範圍,經由議決程序而產生的民主憲法,大部分的州都接納此一憲法,惟因普魯士與奧地利堅決反對,導致保羅教堂憲法功敗垂成,無法實施民主憲政,設在聖保羅教堂的國民議會解散。

 

                 (緬因河橋上遙望聖保羅教堂)

        聖保羅教堂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遭戰火摧毀,由於此教堂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是自由的象徵與民主的搖籃,大戰結束後獲得重建,在法蘭克福國民議會100周年時重新開放,現今教堂僅作展覽及重要的政治、文化活動的場所,與宗教活動無關。

 緬因河畔

     我們由羅馬廣場徒步大約5分鐘即到達緬因河畔,緬因河(MAIN)是萊茵河(RHEIN)的三大支流之一,貫穿過整個法蘭克福市區,在夕陽即將下山時刻,來這裡散步是最佳時間,步行在鐵橋(Eiserner Steg)上觀賞河水、綠草、來往的船隻,聞著新鮮的空氣,夕陽餘暉、華燈初上等美景,真像是電視裡喝咖啡廣告才會看到的畫面。

 

     (緬因河挑橋上街頭藝人人表演)

     鐵橋將舊城與近郊薩克森豪森 (Sachsenhausen)地區連接在一起,橋上有街頭藝人很認真的自彈自唱。近年來,法蘭克福出現一個新的過情人節的點子,就是在鐵橋上掛連心鎖,表示兩人的愛情永不渝。河畔也聚集著來自各地的攤販當場製作與出售手工藝品。博物館區美得像是一幅畫,而冷凝的空氣更好似保護膜般完全封住它的色彩,我駐足在橋墩上貪婪的多拍些照片留做紀念。 

                   (緬因河鐵橋) 

大文豪-歌德 

 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18世紀著名詩人、劇作家、小說家,西元1749年出生在德國法蘭克福緬因河畔,年幼時期家境富裕,受文學薰陶,然而他的興趣除了詩歌、戲劇及小說創作外,同時也是一位科學家,在解剖學與植物學都有相當的研究發現,但他的主要精力還是專注在文學著作上。與希臘詩人荷馬(Homeros)、義大利詩人但丁(Dante Alighieri)、英國劇作家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等,同為舉世文壇不朽人物。 

                            (歌德雕像) 

 歌德與赫爾德(Herder) 、席勒(Schiller)相識, 開啟他對自然與自我心靈中尋求創作的泉源,曠世巨作「浮士德(Faust)」在他24歲時起稿,中途因故停筆,在赫爾德等人激勵下重新提筆的。本書描寫浮士德博士為尋求生命的真義,與魔鬼交易,經歷歡樂、痛苦等各個階段與變化,在生命的最後時刻,與自然鬥爭中領悟出人性之目的,本書被稱譽為德國文學最崇高著作。 

歌德於25歲時,發表新著「少年維特的煩惱(Die Leiden des jungen Werther)」,在青少年族群掀起「維特熱」,讓此書有「精神的流行性感冒病原體」雅稱,開啟浪漫主義的勃興,在一場浪漫情愛中,經歷對愛情的掙扎與渴望,以及對自由與熱情無聲的吶喊。 

熱情而惆悵的少年維特,猶如歌德的化身,懂愛、敢愛,那份濃郁而豐富的情感超越虛偽與陋俗的規範,深深觸動每一位愛過與想愛的人,本書堪稱是促使德國文學榮登世界文壇的雋永巨作。 

因為歌德能寫出那麼撼動人心的名著,所以法蘭克福在藝術的成就上從來不落人後。不論是在各種音樂會、歌劇、戲劇、博物館、美術館等各種的藝術成就上,都可以滿足到此的遊客,也使這裡的居民有很滿足的精神生活。

 尾聲

        法蘭克福,位居德國交通樞紐,一直是德國的古都之一,處處可見到歷史古跡,境內合計有兩千多棟古色古香的中世紀建築,洋溢著中世紀的浪漫情懷。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全市80%的建築物毀損於英美聯軍的戰火,惟戰後隨著商業中心的復甦,重建起一座座的摩天大樓。 

德國的城市形式與其他國家略有不同,因為他們熱愛大自然,城市的發展採取小規模的城市群,中間夾雜著一定面積的綠地與農田。法蘭克福因為有緬因河流過,其間夾雜有綠蔭、草地或公園,潤飾出許多無限的生命力,也為法蘭克福創造出許許多多的美景,可以欣賞高聳入天的摩天大樓與炫麗的天際線。 

我們在法蘭克福四處走走看看,將這擁有無數美景的大都會盡攬眼底,不僅使自己陶醉在頗富哲學氣息之中,更開闊自己的視野。但是,歡樂時光總是很快就溜走,我們的心情依依舊浪漫,卻有幾分難捨之情,在法蘭克福國際機場國際機場( Frankfurt am Main Airport)出境大廳,由領隊帶領我們辦理退稅及出境安全檢查等手續,意猶未盡的登上班機,找到自己的座位,即將要踏上歸途,行囊中裝著滿滿的美好回憶,凝視著機艙窗外燈火通明、人來人往的機場,心底悄悄的說:我將會再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ens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1) 人氣()